国庆四姑娘之行已经结束了,在山上经历了一晚上的不眠之夜(因为高反的原因),回家后也出现了脸部蜕皮,总之徒步并不是什么轻松快乐的事情,但是却能感受平时在城市里感受不到的东西,虽然身体会很疲惫,但精神上会显得很轻松,很开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经常处于一个无压力,衣食无忧的环境下人的生命力也会迅速的下降的。所以感谢生命中的一些苦痛,人生总会是充满着挫折的,只有我们足够顽强的时候才能适应于生存吧。什么时候应该还会去四姑娘山,想着下次也许能登到峰顶了,但是这次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啦,感觉人就应该跟着自己的节奏去走,要遵循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给予节奏去行走或者生活,没必要太勉强自己,人总是不能一下子跳很高的。
很多人都说,为什么要花钱去找自虐呢?我自己也会时常有这样的怀疑,为什么我不在城市里好好待着,非要去徒步登山呢?我现在自己也不知道一个明确的答案,只是知道我喜欢这样,我觉得自然是很美的,所以无法拒绝,而且它总是会给你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我第二次登高于3000米以上海拔的高山了,每一次都有严重的高反,这次四姑娘海拔是有5000多米,所以我高反也是特别的严重。在山上露营一晚完全是没有睡着,头疼了一晚,然后凌晨3点又要继续的去登二峰,全程头疼的麻,心跳到自己的嗓子眼了。经常需要走几十米要定下来平静一下自己的心跳。不能跟自己的身体作对,要跟着自己的节奏去爬山,这是我一路上对自己说的话。我想生活中亦是如此吧,是的,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在我们这样相信的时候,也要明白一点我们的身体和能力就目前而言一定是有一个临界点的或者是极限的。我们要随时去倾听周边的变化,而对自己去做出评估,登山也是一步一步来的。有的人选择高估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归路,有的遵从自己的极限,慢慢的一步一步去累积。
同样我看到很多人对于这些登山攀比性很强,这固然是促进我们进步的一个因素之一。就像是动物的领土意识一样,每个人都会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但是我觉得不应该基于这样的心理去登山。我不喜欢在户外也经常看到攀比的行为,在户外更多的是去感受自然的力量,而且这毕竟是危险性的活动,如果不注重调节,也许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最近经常关注驴友失事的报道,觉得无论如何生命是最重要的,除非你把挑战自然比自己的生命看的还重要。这次登封的时候在四千多米的地方碰到一个60岁的老头,他积极的鼓励我登峰,因为那个时候我有点想要下返了,虽然我知道我还是能坚持到一些时间,但是高反会随着上升越来越严重的,我已经经历一晚上头疼了,山路也非常的陡滑,下山也需要体力,所以最终我还是下山了,老头子还再慢慢的登顶。虽然是半途而废了,有点失望,但在下山途中听到一个驴友描述他自己的高反说:眼睛看到的一块是黑色的,脸也是紫色的,他走路已经开始在晃了。这对于这种危险的山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每年四姑娘山都会有事故发生,听向导说最近才把一个登三峰失事的人的尸体打捞上来。所以如果你觉得快要到你身体极限的时候也不要带着侥幸的心理去行走,我一直觉得驴友靠的是耐力去行走,徒步。而不是拿着自己的身体去开玩笑,所以在驴行的时候总有老驴嘱咐新驴有不舒服的要赶快说出来,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不要去硬撑。
想想我也是突然从快生活的北京来到了慢生活的成都,其实也是为了寻找我生命的节奏,生活的节奏。在快节奏的北京的时候我老是憧憬着一种闲舒自得,快乐自由,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生活。当然来到成都也并非如我想像中的那么好,很多的事情和东西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环境也是一样。在北京我一直想要急于抛弃的是自己的浮躁,因为浮躁总是让我忘了我自己想要过的生活,那么来了成都我也觉得我应该不要堕落下去而忘却自己想要的生活,生命应该张弛有度,太松太紧都不好,我有我心中描绘的一种理想生活图腾,我应该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往前行进。
除了上面的一些感悟外,这次还是有很多其他的收获的,因为跟的是一群大学生去的,所以感受到了他们的活力。感受到了那里的藏民文化。因为经过汶川,也感受到了汶川地震遗留下来的强烈震撼。总之生活能给予我们很多可以去感悟的,这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