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一直想看的《小丑》,之前看过枪版的,今天终于找到了韩版高清的了,看完后令人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杰昆菲尼克斯演的太好了,本身电影的情节也非常值得令人反思。我是认可:“人性本恶的”。但是这里的恶只是小恶,属于自私自利的范围,我觉得不会有人天生觉得故意伤害别人,伤害这个社会是有乐趣的。只是当对自己有利益的时候,人会展现恶的一面,恶的大小,跟利益的大小有关。
因此像小丑这种角色,绝不是天生的,而且社会种种冷漠,压迫,不关注的结果。
有这样一部电影,真的非常有意义,主角是一个十足的坏人,这部电影解释了他如何变坏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反思。内心里小丑肯定是不希望引起这样暴乱的场景的,当他站在警车上,用自己口里的鲜血在自己脸上画出小丑的笑脸的时候,眼睛里明明充盈着泪水,明明充满了悲伤。
哪为什么明明是悲伤的,他为何还要如此去做呢?因为他终于引起关注了。在他内心里,是有两种人格在互相搏斗的,善良的人格在社会上不断碰壁,不断遭受打击,恶的人格却频频得到人们的响应,关注,追随。
在得知自己的身世,杀死母亲后,小丑对着侏儒同事Gary说他是唯一对他好的人,并上前吻了他额头。除了“同病相怜”外,事实也确实如此,Gary可能是真正唯一善待小丑的人。
我们来细数一下小丑遭受的打击吧:
- 被小混混抢广告牌,路人漠视
小丑在表演的时候,被抢广告牌,穿着大头鞋艰难的追的时候,小丑求助了很多次“拦住他们”。但所有人无动于衷,只是无情的围观,可能当做一个笑话吧,要知道,这是人家的工作哇。
- 得了癫笑症,不被理解,被认为是怪人
小丑的目标是当一个谐星,所以公交车上尝试逗笑小孩的时候,被其母亲制止引发癫笑,女人说:“你觉得这很有趣吗?”小丑摇头表示不,但他不能停止笑。他把手伸进口袋,拿出一张小卡片。把它交给那个母亲。卡片上写着:“原谅我的笑声。我有病(后面有更多解释)““这是一种突然的、频繁的、无法控制的放声大笑的特殊疾病,这常人无法想象。它可能发生在有脑损伤或某些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身上”。小孩的母亲只是摇摇头,丢了这张卡片。
这其中包括地铁三个金融男对小丑的取笑,导致小丑失控开了枪。
- 被朋友蓝道背叛,丢了工作
蓝道以朋友的身份,送小丑一把手枪,接着又在老板那里去告状(为何这么做,应该是蓝道也是接小丑的活的,工作竞争吧)。导致小丑丢了工作。这种背叛打击应该很大,特别是本身朋友不多的情况。 - 自己崇拜的偶像,把自己当做笑话,而且还邀请其上节目嘲讽他
小丑一直非常崇拜的偶像,在心理默认为精神父亲的莫瑞。故意邀请小丑上台,公众嘲讽。 - 被韦恩在电视上进行嘲笑
韦恩说:”除非这种人愿意改过自新,不然我们这些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就会永远把游手好闲的废物当成没有用的小丑。“自己的职业和追求,被与自己相关的人说成废物。 - 政府停掉了救助福利,导致小丑没办法拿到抗精神病的药
如果诸多社会福利,首先停止的是底层人士的福利,哪社会就会越来越差。小丑所处的社会是一个贫富分化非常严重的社会,可以看到很多街道脏乱不堪,应该不是没有劳动力吧,应该是政府停止了公共卫生服务。而且相反富人去看的电影院是高楼大厦,最讽刺的是他们看着讽刺阶级的喜剧电影哈哈大笑。 - 母亲编造的谎言
这是对小丑最重要的打击,因为母亲是小丑非常重要的人,同样其母亲也给小丑编造了很多虚假的事情。更隐瞒了小时候被母亲男朋友虐待的事情,当小丑得知这些后,真正的黑化也便开始了。
从抢到病例开始,小丑开始主动的去杀人了,同时也把自己幻想的精神支柱索菲也杀了(大概率是如此,只是不知道小孩怎么样,还是说小孩也是小丑幻想出来的)。
除了以上种种,整个社会本来就处于一种贫富分严重、混乱、肮脏的背景下。大环境如此,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一直都是打击,因此小丑一直是有自杀的倾向的。他在日记里写的“我只是希望,我的死比我的生命更有意义(I just wish my death makes more sense than my life.)。”
小丑深知,如果就普通的自杀,自己的死并不会变的有意义。
于是即便知道莫瑞邀请自己上节目是出于嘲讽自己的目的,他仍然接受,并一遍又一遍的演练如何在节目里自杀。这样的死,应该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应该会比生命更有意义吧。
小丑对社会的控诉
如果在节目里,莫瑞不一直去打断小丑,也许小丑在说”敲敲门(Knock knock)“后,可能就顺利自杀了。世间也就不会有”小丑“了。
小丑和莫瑞之间的对话,完全是一次底层阶级与顶层阶级的碰撞。这引起了小丑对这个社会的控诉,并最终没有自杀,而是杀掉了莫瑞(而且对已经死了的莫瑞,接着连开了两枪)。
可能原本小丑估计是杀掉哪些想杀的人,然后自杀的。但从这里开始,小丑开始变的,就想做一个真正的”混乱,罪恶制造者“了。如引发雪崩一样,谁都无法阻挡。
小丑一直生活的很卑微,没人关注。
整个社会环境非常的糟糕。
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似乎是小丑生活中的常态。
顶层阶级总是认为,底层的人总是会忍耐,不会掀起大浪。但人都是有极限的,生理和心理都有极限。
说完最后一句话后,小丑枪杀了莫瑞,也抹灭了自己对这个社会最后一点善的念头。
小丑应该带来的反思
电影是虚幻的,目前很少有哥谭市那么极端的环境,也极少会有人像小丑一样,一直遭受诸多打击,看不到一丝希望。但极少并不代表没有,这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也是值得去反思的电影。
- 允许多样性
物种多,才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缤纷。多种不同性格的人,才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有趣,有创新。我们常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如果只要求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类型的人,哪将是多么恐怖而无趣的事情。
我们对于他人要有足够的包容和尊重,要接受差异化的存在。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心理,性格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有我们的喜恶,有我们的原则和价值观。但无论对方是怎么样的心理,性格,价值。只要不伤害他人和社会,我们应该允许其存在,尊重其存在,不要去嘲笑,不要去恶意评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逐渐的开始去包容同性恋、残障人士、抑郁症、隐士等不同的人存在了。但是对于精神病,我们大部分人还是不了解,不理解。因为他们的世界和常规人的世界不太同,他们承受了更多的苦痛,我们应该理解和包容其存在。他们心里本身就不希望如此,如果社会舆论再给予批判,他们的心理承受底限很容易突破边界。
除了接受这个世界会有很多的不同,我们还应该尝试去理解,去给予自己所能的帮助和关怀。有的时候一个微笑,便能把一个人从深渊中拉回来。
很多人喜欢欺凌弱小,来彰显自己的强大。这本身就是一种弱小的体现。有的人因为别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便恶言相向,肚量何其之小,他的世界也会小的可怜,永远只有同一类朋友。
有的时候魔鬼和天使就在一念之间。这一瞬间,也许就是你的欺凌,你的恶言造成的。 -
锻炼强大的内心
无论这个社会如何和谐,不能容忍,不能理解,喜欢欺凌你的人总是会存在的。生活本来就是残酷的,要时时刻刻为自己寻找一丝希望。只要有希望,自己就不会放弃自己。
”我只是希望,我的死比我的生命更有意义“,这是非常消极的想法,因为这个很早就出现在小丑的日记本里,可见社会对于小丑的残酷由来已久了。没有什么是比活着更有意义的,如果活着只是痛苦,哪就痛苦的活着吧!总有一天,总有一天会迎来光明。
海贼王里哈古瓦尔·D·萨乌罗对小时候的罗宾说:“任何人出生在这世上都绝对不会孤单”,她一定会找到“愿意保护自己的伙伴”,并鼓励她努力乐观生存下去,痛苦时也要继续笑。最终罗宾在30多岁的时候加入路飞的草帽团。
只要活着,总是能找的认同自己的人,总是能找的值得我们在乎,对方也在乎我们的人。因为时间很长,世界很大。具有共性的人很能互相取暖,共同坚持下去。
完全没必要去在乎陌生人的冷漠和恶意的眼光。
死了,虽然痛苦也没了,但其他的一切也都没了。 -
永远走正道
我觉得的正道,就是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社会,不伤害环境的道路。小丑面对着很有意思,很极端的选择。一边是虽然不会伤害他人,但是不被认可,不断被欺凌,是别人一直在伤害自己的痛苦之道。一边是受人敬仰,受人关注,另别人痛苦的邪恶之道。
这是很难的选择,特别是这两者清楚明确的摆在你面前的时候。就如曹操一样,宁负天下人,也不愿意天下人负我。
这是社会环境造就的,我们不能确定面临这样的选择是,我们能有多大的定力,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走向小丑选择的道路了,特别是在已经犯下了几天谋杀案件之后。
但是如果理性的想想,小丑完全可以走革命或改革的道路,就像《V字仇杀》一样。
但我们毕竟没有经历过小丑的心路历程,他既然能亲手杀了自己母亲,可见他对社会的狠有多深。哪如果现实中同等条件下,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发生的吗?我们不能确定,我们只能劝自己要永远走正道,要对社会,对他人多一些善意。
群体的想法是愚蠢的,不理性的。我看过《乌合之众》的心理学书籍,也对现实进行过思考,群体的想法是非常不理性的。有人做过实验,当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有人受伤,群体下意识都会认为有其他人会去帮忙,都无动于衷。但如果只有你一个人在场的时候,可能会及时给与援助。
引发某种流行,以及发生暴动亦如此。群里大多只是盲目盲从,并未有自己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而且人越多,胆子越大,因为彼此摊销了风险。当然为什么会引发流行,引发暴动,也绝对是因果的。反思其中的因果,非常的重要。
这部电影我是在线看的,好像看的还是删减版,附上链接,不知道会维持多久:
https://www.dybee.tv/video-88785-2.html